联系方式

15327476869

15327476869

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资讯 > 行业资讯

发生液氧泄漏时,鄂州信安达现场人员应如何正确撤离?

所属分类:行业资讯    发布时间: 2025-08-13    作者:湖北信安达工业气体有限公司
  分享到:   
二维码分享
发生液氧泄漏时,鄂州信安达现场人员的正确撤离是避免伤亡的关键,需严格遵循 “快速、有序、选对路线、自我保护” 的原则,具体步骤如下:

一、立即判断危险,启动撤离

  1. 快速识别泄漏信号
    • 若闻到 “淡腥味”(液氧汽化后的微弱气味)、看到容器外壁结霜 / 结冰加剧、听到泄漏的 “嘶嘶” 声,或接到他人报警,应立即意识到液氧泄漏,第一时间放弃手中工作,优先撤离
    • 切勿因贪恋个人物品、试图自行封堵泄漏点(非专业人员严禁操作)而延误撤离时机。

二、选择正确的撤离方向

  1. 优先向上风向撤离
    • 液氧汽化后为氧气,密度略大于空气,易在低洼处、封闭空间(如地下室、坑洼地带)聚集,且泄漏时可能伴随低温蒸汽扩散。
    • 撤离时需逆着风向跑(即风吹来的方向为 “上风向”),避免吸入高浓度氧气(可能引发氧中毒)或接触低温蒸汽导致冻伤。
    • 若无法判断风向,可通过观察飘动的衣物、旗帜,或撒少量沙土观察其飘落方向确定。
  2. 远离低洼和封闭区域
    • 严禁向地下室、地窖、下水道入口、山谷、密闭厂房等低洼或封闭空间撤离,这些区域易形成氧气聚集区,增加火灾、爆炸风险(富氧环境下可燃物易自燃)。
    • 尽量向地势较高、开阔、通风良好的区域撤离。

三、撤离过程中的自我保护

  1. 做好基础防护
    • 若有条件,立即戴上护目镜(防止液氧飞溅或低温蒸汽冻伤眼睛)、防寒手套(若需触碰低温物体),用湿毛巾捂住口鼻(减少低温气体吸入)。
    • 若穿有化纤衣物,尽量快速脱掉(化纤易产生静电,可能引发火花,且低温下易脆化破裂),穿棉质衣物更安全。
  2. 避免产生静电和火花
    • 撤离时不要奔跑(减少摩擦产生静电),脚步放缓,避免衣物摩擦起电;
    • 严禁在撤离过程中开关电器、使用手机、打火机等可能产生电火花的设备,防止引爆富氧环境中的可燃物。
  3. 保持身体远离低温源
    • 撤离路线需避开泄漏点正下方、容器喷射方向,与泄漏源保持至少 50 米以上距离(大型泄漏需更远),防止被液氧飞溅或低温蒸汽冻伤。
    • 若皮肤不慎接触到低温蒸汽或液氧,立即用温水(40-42℃)复温(禁止用热水或火焰烘烤),但切勿因处理冻伤而停留,应先撤离至安全区域后再处理。

四、有序撤离,避免拥挤踩踏

  1. 服从指挥,组队撤离
    • 若现场有负责人或安全员,应听从其指挥,按预定疏散路线有序撤离,不拥挤、不推搡,尤其注意通道狭窄、拐角、门口等易发生踩踏的位置。
    • 撤离时留意身边人员,帮助老弱病残者,但以自身安全为前提,切勿因盲目救人陷入危险。
  2. 到达安全区域后清点人数
    • 撤离至预设的安全集合点(需远离泄漏区域上风向 50 米以上),及时向负责人报告在场人数,确认是否有人员被困。
    • 若发现有人未撤离,严禁返回救援,应立即告知后续赶到的专业救援人员,由其实施救助。

五、撤离后的注意事项

  • 到达安全区域后,严禁再次返回泄漏现场,即使认为 “泄漏已停止”,也需等待专业人员确认安全后,由其统一安排。
  • 若出现呼吸困难、皮肤冻伤、头晕等不适症状,立即向现场医护人员(或救援人员)报告,及时接受治疗。

核心原则总结

液氧泄漏撤离的关键是:“闻警即动,上风撤离,避低洼闭,轻步护身,不返危险区”。现场人员需保持冷静,优先保障自身安全,再配合后续救援,最大限度降低事故伤害。

在线留言

Online Message